第341章 腊八_惊鸿楼
笔趣阁 > 惊鸿楼 > 第341章 腊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41章 腊八

  第341章腊八

  腊月初八,这是皇帝去开元寺主持施粥仪式的日子。

  早在几天前,开元寺便搭起了九个一人高的大灶,大灶上支起了大锅,僧人要踩着梯子站在大灶前煮粥。

  透过寺墙,便能看到那高高架起的大锅,可想而知,九口大锅煮上腊八粥,水气腾腾,氤氲在古寺上空,那会是何等的壮观。

  寺里的僧众也已经将寺门外清扫干净,五城兵马司更是提前十天,便将开元寺外的小贩赶的赶、抓的抓,附近的店铺也已经勒令停业,就连周边的住户也被清空,腊八三日之后方可搬回。

  如今,开元寺方圆二里之内,已经管治了整整十日。

  除了和尚以及锦衣卫、五城兵马司,连只野狗都看不到,哪怕是朝廷官员出行,路过此处也要绕行。

  转眼便到了腊月初八的正日子,四更天,从临时皇宫到开元寺的路上,御林军三步一人设起了岗哨,严密带领锦衣卫,从昨天晚上便开始巡逻,整个金陵城进入战备状态。

  清晨,帝后的仪仗走出皇宫,亲民的皇帝从辇车里探头出来,向爱戴他的百姓们挥手致意。

  严密的手下把提前准备好的“百姓”推到前面,一位老者大声喊道:“圣世明君啊!”

  老者身边的书生激动得泪流满面,高呼:“太平四方列辉彩,六纬青关受钦扬。皇家沾修贺演调,千古昭示上神光!”

  书生身边的中年妇人手里挥舞着小手绢,眼里满是仰慕:“我见到天子了,我见到天子了,此生无憾!”

  皇帝看到了他的臣民,也看到了臣民对他的爱戴,天子掬了一把清泪,有民如此,朕心甚喜。

  辇车驶过古老的街道,最后来到了开元寺外,皇帝在寺外下车,与皇后携手走进山门。

  守在寺外的太常寺官员高声喊道:“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众人跟着齐呼:“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皇帝激动得心潮澎湃,这一声声呼唤,就是臣民对他的祝愿啊,他一定不会令他们失望。

  朕本就是明君!

  皇帝走上高台,从住持大师手里接过一只装着八种粮食的玉钵,他不让太监搀扶,亲自登着梯子走上去,把玉钵里的粮食投入其中一口大锅内,这便代表着今年的腊八粥,是皇帝亲手煮的。

  皇帝被扶了下来,和尚们搅动大汤勺,煮起粥来。

  粥香渐渐飘散开来,从寺内飘到寺外,皇帝闻着香味,心想,这个时候,寺外的百姓们肯定已经排起了长队吧。

  严密只清了方圆二里,排队的人恐怕已经排到二里之外了。

  据说往年开元寺煮腊八粥时,很多百姓不畏冬日严寒,半夜里便会起来,拿着小板凳到开元寺门前占座排队。

  那还只是开元寺的腊八粥,就是和尚们自己煮的。

  今天的粥可是皇帝亲自煮,亲自施的,意义就更是不同了。

  皇帝知道很多时候,赏给大臣们的吃食,大臣们会先放进祠堂,让老祖宗们知道,他家祖坟冒青烟,皇帝都给赏粥喝了。

  皇帝万分期待,他期待看到那一双双满含仰慕和期盼的眼睛。

  百姓是淳朴的,他们的脸上挂着清澈的愚蠢,温顺得如同一只只待宰的羔羊。

  皇帝喜爱这样的臣民。

  等待施粥的百姓太多,难免会发生踩踏事故,也不知道锦衣卫和金吾卫有没有安排妥当,万一有百姓被踩死,朕会伤心的。

  皇帝百转千回之间,九口大锅里的腊八粥已经煮好了。

  皇帝很兴奋,如同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。

  和尚们用厚布垫着,几人一组,将九口大锅抬了下来。

  大锅一字形摆好,皇帝走过来,看了一眼大锅里的腊八粥,今天的第一碗粥,他要亲手盛出。

  “打开山门,让百姓们进来领粥吧!”

  一声令下,原本已经关闭的山门缓缓打开,下一刻,所有人都呆住了。

  皇帝看不到山门,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。

  还是前面迟迟没有听到动静,一名内侍飞奔着出去,看到山门外的情景也呆住了。

  他战战兢兢回到报告中:“奴婢,奴婢,奴婢看到,看到寺外,寺外.”

  皇帝满脸忧色:“百姓太多发生了踩踏吗?唉,朕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来人,快去请太医,为那些可怜的百姓医治。”

  夏公公沉声应诺,便准备让人去请太医了。

  内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,他刚刚知道,原来皇帝还能未卜先知,当然,他的未卜先知是反的。

  可若不实话实说,等到太医来了也会发现异常,到时这个欺瞒圣上的罪名可就要让他一人承担了。

  内侍只能硬着头皮说道:“回禀圣上,外面,唉,百姓们可能不知道圣上要来亲自煮粥的事,所以外面没人来。”

  皇帝

  开元寺正门外那偌大的空地上,居然连个卖香的小贩都没有。

  皇帝不可置信,又派出一名内侍出去,有了前面那位,这名内侍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。

  他高声说道:“圣上,奴婢看了,外面没人!”

  皇帝只觉脑袋嗡嗡,为什么会这样?为什么?

  外面真的没有人,一个人也没有。

  皇帝不死心,还是亲自去看了一眼。

  皇帝愤怒地对严密说道:“这里的百姓一定是被你们吓跑的,你们锦衣卫只要站在这里,哪里还有百姓敢出来?”

  严密只好带上他的锦衣卫,跑到二里之外抓百姓。

  没办法,他们的人干得太绝,二里之内是没有百姓的。

  被抓来的百姓哭哭涕涕,不得不说,任谁大过节的被锦衣卫抓出来,都不会高兴。

  可惜,锦衣卫人手有限,而开元寺门前也太大了,大到这些百姓站在那里,竟然连寺外广场的三分之一也没有占满。

  得知来领粥的百姓们已经到了,皇帝龙颜大悦。

  第一个百姓走进来,接过皇帝亲手给他舀出的一大碗腊八粥。

  粥太多,百姓太少,余下的粥,只能请寺里的僧众们自己喝了。

  皇帝离开开元寺的时候,已经没有了来时的心情。

  谁能想到,来领粥的百姓那么少呢?

  朕不累,多舀几碗粥也不会累。可是今天这里来的百姓,却只是朕以为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……

  开元寺的事,迅速传遍整个金陵。

  皇帝施粥,来领粥的只有小猫三两只。

  人呢?

  那么多的百姓,那些人去了何处,还用问吗?人家肯定在家啊。

  都在家,谁也不想去领粥。

  皇帝做梦也没有想到,轰轰烈烈的施粥竟然搞成了这样。

  在皇帝不知道的地方,暗流正在涌动。

  百姓们在心里暗道:这皇帝该不会是个疯子吧,否则无法解释他们听到的那些事。

  还有的百姓在想:今天是把皇帝得罪狠了,皇帝那么变态,该不会报复大家吧?

  变态皇帝。

  回到宫里,皇帝便砸了一屋子的东西。

  而此时的京城,何苒裹着厚重的棉衣在看从金陵送来的情报。

  放在皇宫里的那枚钉子,竟然把唐美人给抢走了。

  何苒笑着摇摇头,偷走唐美人这件事,显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
  何苒奋笔疾书,写了一封回信。

  信送出去时,何苒忽然想起了周沧岳。

  她好像有些日子没有收到周沧岳的信了。

  那个孩子,八成是遇到什么事了吧。

  该不会又受重伤了?

  何苒猜对了,周沧岳确实受伤了。

  这一次,腿上挨了一箭,现在还瘸着。

  他并非伤到生活不能自理,他的双手以及另外一条腿还是好的。

  周沧岳之所以没给何苒写信,是因为他不好意思对何苒吹牛。

  他给何苒的最后一封信里,他告诉何苒,他要用三天时间打下永信城。

  何苒说他吹牛,永信城里真正掌权的并非是当地的汉官,而是苗人。

  从那封信至今,别说三天,三十天,不,是两个三十天都有了。

  不但永信城还健在,而且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为了攻打永信城,虎威军折损了不少人马。

  周沧岳有什么脸给何苒写信啊。

  不过,他已经猜到,永信城久攻不下的事,一早就被传到了何苒面前。

  那他就更没脸了。

  现在的周沧岳,只有一个念头,早点把腿上的伤养好了。

  他要继续攻打永信城。

  不把永信城打下来,他就对不起自己的腿。

  所以,他一直没给何苒写信。

  偶尔,他看到或者听到什么新鲜事,也想写信告诉何苒,几次都提起笔,可是几次都又把笔放下来了。

  他知道,只要他不写信,何苒也就不会给他写信。

  他若是一年不写,何苒肯定想都不想,也拿出一年的时间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
  可是只要他写了,何苒肯定会问永信城的事情。

  周沧岳不想被何苒嘲笑。

  不过,周沧岳虽然没有给何苒写信,但是他给何苒送来了一件礼物。

  周沧岳是这样说服自己的。

  何苒连行军床都给他送过来了,他难道不需要还礼吗?

  当然要还礼。

  当地人喜欢吃竹筒饭,周沧岳觉得何苒其实挺馋的。

  他拄着拐去了山上,山上的竹子长得比山下的要粗壮,周沧岳挑了一株他看着最顺眼的竹子砍下去。

  于是当白狗发现周沧岳不见了的时候,就看到周沧岳拄着拐一蹦一蹦地从山上下来,身后还拖着一根大竹子。

  他用竹子给何苒做了两只蒸米饭用的竹筒,还做了四只酒杯。

  他小心翼翼地把竹筒和酒杯打磨得干净光滑。

  想了想,他找出一柄小刀,在竹筒和酒杯上刻画图案。

  他刻的是惊鸿楼。

  每个地方的惊鸿楼各不相同,周沧岳其实也只见过三座惊鸿楼,当然,不包括他自己盖的那一座。

  他的记忆力很好,他把这三座惊鸿楼的样式全都牢记于胸。

  他刻的就是这三座惊鸿楼,只不过,他在每一座惊鸿楼上都雕了一个小小的人。

  那人只要细看,就能看出是个梳着双螺髻的小姑娘。

  新砍的竹子是翠绿色的,小姑娘穿的衣裙也是翠绿色的。

  周沧岳还记得,有一年,他在真定府去拜访义父的一位故人,刚刚走进巷子,便看到一个一身翠绿的小姑娘,于是他跑过去,一掌拍在小姑娘肩头,小姑娘请他喝酒,他喝醉了,小姑娘却越喝越精神。

  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,好像就在昨天,可是仔细算来,已经过去六年了。

  周沧岳忽然有些感慨,他好像又有好久没有见到何苒了。

  上次见到何苒时,他还是女的呢。

  何苒长高了吧,算了,还是不要再长个子了,何苒的个子在女人中已经算高的了,再长下去,就不好看了,何况她还不胖,每次见到她都是瘦瘦的。

  周沧岳刻完最后一笔,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。

  就是竹子时间久了会发黄,如果永远都是翠绿色的就好了。

  周沧岳又用竹子做了一只匣子,把竹筒和竹杯全都装进去,又在纸上写了大大的“回礼”二字,让人送往京城。

  刚把礼物送走,军医就虎着脸走了进来。

  “周大元帅,你这条腿是不想要了是吧,看来周大元帅该提前练一下单腿骑马了。”

  周沧岳嘿嘿傻笑,这位军医是何苒借给他的,脾气又倔又硬,周沧岳有点怵他。

  “你别生气,我这就回床上躺着。”

  反正礼物全都做好了,他现在也没有其他的事,那就去躺着吧。

  军医检查了伤口的恢复情况,这才让他去躺着,临走时,军医威胁:“下不为例,否则你真要去练单腿骑马了。”

  周沧岳毕恭毕敬,正想滚回床上躺着,就见红豆像是被火烧着屁股一样,飞奔着跑了进来。

  “不好了,苗子抓了咱们的人!还杀了刘阿大!”

  周沧岳停下脚步,问道:“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  红豆喘着粗气:“今天早上,刘阿大带人出去便没有回来,刚刚,刘阿大的人头被挂在了城门楼上!”

  刘阿大不是丐帮中人,他是周沧岳在豫地时抓的一个土匪头子。

  刘阿大虽是土匪出身,但为人正直,作战勇猛,周沧岳对他的印象很不错,刘阿大如今已是总旗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evds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evds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